首页 > 大学详情

B078   广州大学

综合 / 公办 / 本科    官网: http://zsjy.gzhu.edu.cn http://www.gzhu.edu.cn/

卓越计划

收藏

广东 广州市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招生情况
学科评估
校园风光
25年招生计划
奖学金
  电话咨询: 020-39366232   邮箱地址: zhaosb@gzhu.edu.cn   联系地址: 校本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桂花岗校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桂花岗东1号
  官网地址: http://zsjy.gzhu.edu.cn http://www.gzhu.edu.cn/   隶属于: 广东省   重点学科: 暂无信息
  硕士点: 32   博士点: 8   院士人数: 11人     学生人数: 2万~3万人
  占地面积: 1880 亩   创建时间: 1927年   国家学科: -- 个     国家实验室:-- 个
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实行广东省与广州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于1958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 办于1985年;原广州大学成立于1983年。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127.28亩,建筑面积862718.14平方米。大学城新校园建设总投入20.6亿元,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演艺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网络中心、学生公寓等。
  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21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订购中外文报刊3655种。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拥有41381个网络信息点,全面覆盖了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4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5亿元。
  学校现有22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拥有教育硕士和工程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点。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280人,研究生588人。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省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市名牌专业11个;省市精品课程11门;学校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398人,其中专任教师1335人,教授177人,副教授556人,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91%;具有博士学位者206人、硕士学位者591人,40岁以下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3%;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0.34岁。学校现有两院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各1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294人,省、市优秀专家15人,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11人、校级人选95人,省、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43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61人等。
  2003年至今,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22项,到位科研经费达2亿元以上。获省市以上科研奖励7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784篇,被SCI、EI、ISTP收录437篇,出版学术著作192部。学校获专利授权54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
  长期以来,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例如,2002年,在中法两国教育部和广州市政府的积极扶持下,在我校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法旅游学院,开创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在境内外还开办了中澳国际会计硕士研究生项目、机电维修工程与管理本科专业、普通话教师培训等合作项目。近3年来,聘请或邀请了近百位外籍专家来我校讲学或授课,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派出246名教师或行政管理干部出国学习和深造,近300人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与考察,执行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
  2004年以来,我校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均超过全国一般普通高等院校平均通过率20个百分点左右。2003-2005年,学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66项。在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其中在第九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我校成绩名列广东第一,全国高校第12。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奖123项,其中毽球队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锦标赛,获得世界冠军1项,世界亚军4项。广州大学“名盛学生艺术团”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一等奖。音乐舞蹈学院学生杨静、杨黎获53届国际青少年国际舞蹈锦标赛拉丁舞冠军;土木工程学院2003级学生陈卓获批准的专利有3项;化学教育专业2001级学生冯桂明获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03级身残志坚的潘树华同学获省数模竞赛一、二等奖各1项、全国数模竞赛二等奖1项,为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100名候选人之一,2007年度10名广州市先进青年典型之一,等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风采。
  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我校在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了“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海内外,服务社会;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与留学生教育;构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培养知识面宽,基础厚实,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不懈努力,把我校逐步建设成为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若干学科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
  (2007年5月1日更新)
国家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物流管理 物理学 土木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旅游管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环境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 行政管理 汉语言文学 广播电视编导 工程管理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法学
第二批 广播电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学 教育技术学
第三批 城乡规划 地理信息科学 音乐学 英语 网络与新媒体 美术学 金融学 会计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省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软件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第二批 小学教育 网络工程 环境科学 地理科学 产品设计
第三批 物联网工程 通信工程 体育教育 生物科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0

收藏夹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