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详情

A456   山东财经大学

财经 / 公办 / 本科    官网: http://zhaosheng.sdufe.edu.cn/tzgg/5.htm https://www.sdufe.edu.cn/

收藏

山东 济南市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招生情况
学科评估
校园风光
25年招生计划
奖学金
  电话咨询: 0531-88596191,0531-81793666,0531-88525423   邮箱地址: sdufezsb@126.com   联系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7366号
  官网地址: http://zhaosheng.sdufe.edu.cn/tzgg/5.htm https://www.sdufe.edu.cn/   隶属于: 山东省   重点学科: 暂无信息
  硕士点: 10   博士点: 4   院士人数: 暂无信息     学生人数: 3万~4万人
  占地面积: 3000 亩   创建时间: 1952年   国家学科: -- 个     国家实验室:-- 个
   山东财经大学坐落在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是财政部、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单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也是山东省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财经类院校。学校建有舜耕、燕山、圣井、明水4个教学校区,占地481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08.29万平方米。学校现设 21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6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财政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和会计学4个“泰山学者”岗位,16个山东省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据国家与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山东省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和经济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历史沿革
   山东财经大学由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山东经济学院前身为山东财经学院,创建于1952年,由山东会计专科学校与齐鲁大学的经济系合并组建而成,是山东省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始建于1986年,是财政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建校初期实行部、省共建,以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2000年后,学校领导管理体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2011年4月,教育部同意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6月,山东财经大学正式揭牌成立,同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山东财经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21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5个。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6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16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其中,财政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拥有财政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和会计学4个“泰山学者”岗位。已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法、理、工、教育和艺术等八个学科门类相结合的学科结构。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900余人。教师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6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19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4人,博士生导师27人。
 设施设备
   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藏书350余万册,电子图书260余万册。建有现代化演播中心、CATV教学系统和千兆以太校园网络系统。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
 招生就业
   多年来,学校普通本科生一志愿录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特色优势专业一志愿录取率达到99%以上,文、理科录取分数线连年位居山东省高校前列,高质量的生源为确保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严格的教学管理,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去向好,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被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和著名公司录用,大批学生考取名牌高校研究生。
 交流与合作
   学校根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良好成效。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大学与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2006年以来,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及访学学生186人,派出访学交流学生618人,派出赴外进修、访学教师242人次,来校讲学、访学的外籍教师453人次。
   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内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山东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每年选送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到山东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访问学习。
 人才培养
   以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依托,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鉴国内外高校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或定制培养模式,完善以学分制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逐步实行弹性学制。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压缩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传统专业,在交叉学科领域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在坚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完善以通识课、学科共同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科学确定各类课程的课时比例,继续实行主辅修制,扩大辅修专业和选修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探索研究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加强实景模拟实验室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加强基础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双语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团队建设,优化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结构,继续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加强教学示范和教学观摩,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高水平教学团队。
 发展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据国家与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管理为保证。通过实施“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发展战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文、法、理、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部分学科在国内有较高地位、少数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高水平财经大学,成为山东乃至全国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和经济研究的重要基地。
国家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数字媒体技术 商务英语 经济学 金融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会计学 行政管理 国际商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财政学 财务管理
第二批 英语 市场营销 审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贸易经济 劳动与社会保障 金融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统计学 文化产业管理
第三批 资产评估 税收学 城市管理 保险学
省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物流管理 法学
第三批 新闻学 投资学 体育经济与管理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视觉传达设计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日语 旅游管理 精算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工程管理 法语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0

收藏夹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