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详情

A718   陕西师范大学

综合 / 公办 / 本科    官网: http://zsb.snnu.edu.cn http://www.snnu.edu.cn/

双一流211

收藏

陕西 西安市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招生情况
学科评估
校园风光
25年招生计划
奖学金
  电话咨询: 029-85310330,029-85310188   邮箱地址: jwzb@snnu.edu.cn   联系地址: 雁塔校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长安校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官网地址: http://zsb.snnu.edu.cn http://www.snnu.edu.cn/   隶属于: 教育部   重点学科: 暂无信息
  硕士点: 36   博士点: 18   院士人数: 10个     学生人数: 1万~2万人
  占地面积: 2800 亩   创建时间: 1944年   国家学科: 7 个     国家实验室:3 个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 ”。

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 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优良传统,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30万余人,形成了“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现任党委书记甘晖研究员,校长程光旭教授。

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占地面积2800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从2000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成为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培训以及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有63个本科专业,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工程硕士9个领域)。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4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7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8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陕西省教师教育指导中心和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5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7%。专任教师中有教授近400人,副教授600余人。双聘院士5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0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0人,陕西省“三秦学者”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等人才计划入选者45人,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陕西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等人才计划入选者3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 17600余人,研究生 17400 余人(其中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9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学生41500余人,外国留学生 900 余人。长期以来,学校以质量为生命线,狠抓教学管理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8项;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4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专业被确立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项目(包含10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持续提升。近5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91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 221项,教育部项目 154 项;特别是2015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61项(含单列学科),居全国第5位,其中,后期资助项目14项和教育学单列项目10项,均位居全国首位;出版学术著作 564部,发表学术论文 6544 篇;有166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自然科学共争取纵向科研项目9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2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中央财政技术成果转化重大专项1项。出版及参编学术著作118部,其中专著39部,发表学术论文7005篇,4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授权专利518项,其中发明专利436项。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和“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力弘扬“厚德敦行”文化精神,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十八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两校区图书馆面积达5.9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 380.81 万册,电子图书26000 GB。学校还设有博物馆,由妇女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博物馆、书画艺术博物馆三部分组成。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学校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家高校出版社之一;杂志社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拥有系列教育类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发行 9 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 4 种刊物为国家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设有“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与合作交流关系,培养留学生4000余人。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建有2所孔子学院。

学校设有教学实验性质的附中、附小、幼儿园,其中附中是百年名校、陕西省重点中学、首批陕西省示范高中,附小、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小学和幼儿园。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与社会企业合办了锦园国际学校、金泰丝路花城学校、奥林匹克花园学校、陕西师范大学曲江第一中学、金泰假日花城学校、大兴新区小学等。

学校是全国最早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校之一,探索出了一条被誉为“陕西师大模式”的后勤改革之路,后勤信息化建设也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当前,陕西师范大学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正朝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国家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英语 音乐学 新闻学 心理学 物理学 体育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历史学 教育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化学 汉语言文学 地理科学
第二批 经济学
第三批 应用心理学 应用化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 生物技术 软件工程 绘画 广播电视编导 俄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理信息科学 材料化学 哲学
省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学前教育 生物科学
第二批 财务管理
第三批 特殊教育 食品科学与工程 日语 金融学 环境科学
0

收藏夹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