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详情

B075   三峡大学

综合 / 公办 / 本科    官网: http://zs.ctgu.edu.cn/ http://www.ctgu.edu.cn

卓越计划

收藏

湖北 宜昌市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招生情况
学科评估
校园风光
25年招生计划
奖学金
  电话咨询: 0717-6392282,0717-6392665   邮箱地址: zsb@ctgu.edu.cn   联系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官网地址: http://zs.ctgu.edu.cn/ http://www.ctgu.edu.cn   隶属于: 湖北省   重点学科: 32个
  硕士点: 26   博士点: 4   院士人数: 暂无信息     学生人数: 3万~4万人
  占地面积: 3000 亩   创建时间: 1946年   国家学科: 13 个     国家实验室:12 个
三峡大学位于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是学科门类齐全、水电特色鲜明、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我校自创办以来,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教育部部长周济、 水利部部长陈雷、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等领导同志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历史沿革
  三峡大学于2000年6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前身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1978年成立(隶属于原水利电力部),1996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查,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彰显优势,促进了优势特色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了办学实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水电特色的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63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1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18万册,各类电子图书42万册(件);建有15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拥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初步构建了水电能源工程、灾害与环境、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三峡文化与区域经济五大学科群,园林组团式校园、国际标准田径运动场、设施一流的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语言语音学习中心、学生公寓、标准化食堂等,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学院21个,本科专业55个,硕士点3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5个,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文艺学、生态学等 9个二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湖北省优势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药理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近2万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
  人才师资
  现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教授207人,副教授4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9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42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国务院、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2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3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以海外留学归国博士为主体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5个;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及11位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27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有较深学术造诣和较高科学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
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以服务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挥人才与科技资源优势,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的先进单位”。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0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工委、教育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湖北省等省(部)级重大专项252项,累计项目经费近4亿元;有6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直接经济效益20多亿元。在开挖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与应用,水库滑坡机理、监测、预测预报及防治,高混凝土坝温控仿真与施工优化,拱坝专项优化,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工结构光纤传感监测新技术,边坡生态恢复,水库移民,水电站运行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优势与特色,居国内领先水平。有61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及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9项;发明专利60项。
国家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汉语言文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土木工程 自动化
第二批 药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金融学 临床医学 旅游管理 生物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通信工程
省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制药工程 医学影像学 环境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法学
第二批 英语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农业水利工程 广播电视学 工程造价 地质工程 财务管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

收藏夹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