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详情

A015   北京印刷学院

工科 / 公办 / 本科    官网: http://zhaosheng.bigc.edu.cn/ http://www.bigc.edu.cn/

卓越计划

收藏

北京 北京市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招生情况
学科评估
校园风光
25年招生计划
奖学金
  电话咨询: 010-60227871   邮箱地址: zsb@bigc.edu.cn   联系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二段)1号
  官网地址: http://zhaosheng.bigc.edu.cn/ http://www.bigc.edu.cn/   隶属于: 北京市   重点学科: 暂无信息
  硕士点: 12   博士点: --   院士人数: 1人     学生人数: 5千~1万人
  占地面积: 325 亩   创建时间: 1958年   国家学科: -- 个     国家实验室:-- 个
学校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属文化学院印刷系,1961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撤消文化学院,将印刷系并入轻工业部所属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系基础上改建为北京印刷学院。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现已成为工、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传媒类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以“立足首都,服务全国”为办学 宗旨,肩负着为我国印刷、包装、出版等媒体与传播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新闻出版总署“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组长单位、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艺术人才培训中心”。
  学校已形成研究生、本科、高职三个学历层次的办学格局,现有传播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设计艺术学、机械电子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企业管理学等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有印刷工程、包装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工业设计、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设计、绘画和动画等20个本科专业;有版面编辑与校对、市场营销、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技术、印刷设备及工艺、电子商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8个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生6900余人,
  学校拥有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3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拥有体系完善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其中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出版产业与文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和期刊研究所为省部级科研机构,数字媒体艺术研究中心、印刷机械、印刷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等4个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实验室。学校与国内著名印刷、出版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89个。印刷出版文化教育基地—中国印刷博物馆建在校内,展陈面积4,600余平方米,馆藏品26,000余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73,990,100万元;多媒体教室79个,语音教室10个,多媒体和语音教室座位数9,625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和语音教室座位数140个;教学用计算机2,668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37.82台;图书馆藏图书89.83万册、电子图书17.5万册,生均图书116.87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766名,其中专任教师434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169名。专任教师中正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5名,副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48名,共计193名,占教师人数的44%;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95名,占教师人数的68%。获中国印刷最高奖“毕昇奖”2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森泽信夫奖”4人,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1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9个,创新人才8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9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9人。
  学校构建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 “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研究计划”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现有各类校级学生组织30余个,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际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大奖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英语口语大赛”、“首都高校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国际、国家、北京市的竞赛类活动中,累计获奖达400余人次。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满足部分学生出国深造的发展需求,学校与美国俄亥俄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英国波恩茅斯大学、莫斯科国立印刷艺术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国外大学建立了有长期合作和交流关系,开展学生交流、联合培养项目。
  面对新科技革命对媒体与传播业和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带来的划时代变革,以及首都“三个北京”建设,尤其是“数字北京”、“都市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实施,学校牢牢把握并紧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媒体与传播业发展的脉搏,对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办学重点等作进一步的谋划,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以印刷、出版等传媒类专业为特色,工、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传媒类大学,使学校成为国家和北京市印刷、出版等传媒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国家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编辑出版学 视觉传达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印刷工程
第二批 机械工程 数字出版 动画
第三批 网络与新媒体
省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包装工程
第二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绘画 财务管理
第三批 自动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新闻学 文化产业管理 广告学 工业设计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传播学
0

收藏夹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