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详情

A638   西华师范大学

师范 / 公办 / 本科    官网: http://cwnuzstest.good-edu.cn/default.php http://www.cwnu.edu.cn/

收藏

四川 南充市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招生情况
学科评估
校园风光
25年招生计划
奖学金
  电话咨询: 0817-2568373,0817-2568301   邮箱地址: cwnuzs2011@126.com   联系地址: 华凤校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1号,北湖校区: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育英路76号
  官网地址: http://cwnuzstest.good-edu.cn/default.php http://www.cwnu.edu.cn/   隶属于: 四川省   重点学科: 暂无信息
  硕士点: 18   博士点: --   院士人数: 1人     学生人数: 3万~4万人
  占地面积: 3000 亩   创建时间: 1946年   国家学科: -- 个     国家实验室:-- 个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川东北经济文化中心——南充市。建校62年来,学校植根三国文化之沃土,汲取嘉陵江水之灵韵,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谱写了以教书育人、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华美篇章。
  历史沿革 西华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5月,先后历经私立川北农工学院、私立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几个 阶段,2003年4月16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29332人,其中研究生1534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4370人。
  办学条件 学校分两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1.9万平方米。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部省共建基础实验室4个,部省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实习实训基地近300个。图书馆藏书223万余册,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48.6万元。学校建有多功能体育馆、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等各类现代化体育设施。
  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20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覆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其中运动训练学为教育部批准的单招专业。有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农林推广硕士培养单位。有四川省重点学科4个,在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我校林学专业排名全国第5名、环境科学与工程排名第30名,生物科学名列第31名。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相协调、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85人,专任教师1334人,其中教授148人,副教授39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9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2人,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优秀青年标兵1人,四川省劳动模范3人,四川省情系教育师德标兵1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整体办学实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教学成果 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效果显著。中国古代文学、生物科学两个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第二批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获准建设11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4门省级重点课程、28门省级精品课程、7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46项,省级电教成果奖3项。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国家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
  科研实力 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促进教学、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突出成绩。“十五”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研课题35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6097篇,2005年以来,SCI收录我校学术论文240余篇,EI收录我校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教材185部;获国家、省政府奖25项。有《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西华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两种公开出版刊物,有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两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研究形成了珍稀动植物研究、中国隐翅虫科分类研究、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理论物理、有机化学、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女子教育史、社会政治发展、丘陵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等主要特色科研方向。
  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全国地方师范大学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与全国60余所师范院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先后与华美教育交流协会、北美中国教育交流协会、美国伊萨卡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戈申学院、美国布鲁富顿大学、泰国邦如诺大学以及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等地区和高等院校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了互派专家讲学、教师进修和互派留学生的交流活动。先后举办了“三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引力波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
  育人质量 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为基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已连续成功举办20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有各类社团42个。2002年以来,学校在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350余项。学校被评为四川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先进单位、四川省十佳团组织、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建校60余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5余万名合格人才,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在校签约率一直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学校已连续6次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就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分别作了报道,学校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国家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汉语言文学 小学教育
第二批 历史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第三批 政治学与行政学 英语 天文学 地理科学 化学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省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心理学 体育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会计学
第三批 信息与计算科学 新闻学 生态学 秘书学 旅游管理 教育技术学 环境科学 法学
0

收藏夹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