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详情

A695   西藏民族大学

民族 / 公办 / 本科    官网: http://www.xzmu.edu.cn/

收藏

西藏 咸阳市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招生情况
学科评估
校园风光
25年招生计划
奖学金
  电话咨询: 029-33755799,029-33755035   邮箱地址: xzmuzsb@163.com   联系地址: 渭城校区: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
  官网地址: http://www.xzmu.edu.cn/   隶属于: 西藏自治区   重点学科: 暂无信息
  硕士点: 31个   博士点: 暂无信息   院士人数: 暂无信息     学生人数: 1万人
  占地面积: -- 亩   创建时间:   国家学科: -- 个     国家实验室:-- 个
西藏民族学院位于古都咸阳渭水之滨,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一所办在内地的民族高等学校。她是西藏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建校的西藏公学。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西藏民族学院。学院校训为“爱国、兴藏、笃学、敬业”。
  建校51年来,西藏民族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学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今天的西藏民族学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实力,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文为主,文 、理、经、法、管、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现设有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哲学(西藏宗教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专门史6个硕士研究生点,有汉语言文学、新闻、文秘、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哲学、法学、行政管理、民族学、档案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体育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等31个本科专业和会计电算化、财会管理、财务会计、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广告策划与制作、旅游酒店管理、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高等护理等高职专业。学院面向西藏等全国十余个省区轮流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0200余名,其中藏族学生近50%。
  学院有一支忠于党的民族教育事业、整体水平较高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员工740名(不含附属单位),藏族教职工61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19人。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数十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区)的奖励,许多研究领域在区内甚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藏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现出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刊物。
  学院有着良好的办学条件,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拥有藏书100余万册的图书馆、功能齐全的教学医院、10类32个专业实验室等。学院占地63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理想场所。
  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西藏民族学院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面向西藏、服务于西藏的办学宗旨,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了3万多名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已成为西藏自治区的区、地、县级领导干部,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成长为西藏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和高级人才,为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院因此赢得了“西藏干部的摇篮"的美誉。
  2008年10月5日,学院隆重举行了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向学院建校五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胡锦涛总书记在贺信中高度概括和肯定了学院建校50年来, 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西藏干部培养基地的作用,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生活、促进西藏安定团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9年3月,国家民委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签订共建西藏民族学院协议,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机遇。当前,西藏民族学院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刘延东同志贺信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遗余力地推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把民院办成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多科性民族大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西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国家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学前教育 新闻学 会计学 汉语言文学
第二批 体育教育
第三批 英语 法学
省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财政学
第二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三批 小学教育 土木工程 统计学 数字媒体技术 社会工作 旅游管理 历史学 护理学 档案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0

收藏夹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