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详情

A435   青岛农业大学

农业 / 公办 / 本科    官网: http://zsw.qau.edu.cn/ https://www.qau.edu.cn/

收藏

山东 青岛市

学校简介
招生简章
招生情况
学科评估
校园风光
25年招生计划
奖学金
  电话咨询: 0532-58957666   邮箱地址: zsb@qau.edu.cn   联系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官网地址: http://zsw.qau.edu.cn/ https://www.qau.edu.cn/   隶属于: 山东省   重点学科: 暂无信息
  硕士点: 14   博士点: --   院士人数: 暂无信息     学生人数: 2万8千人
  占地面积: 5220 亩   创建时间: 1951年   国家学科: -- 个     国家实验室:5 个
一、历史沿革与现状     
  青岛农业大学的前身是莱阳农学院,始建于1951年,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创建青岛校区,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址由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全日制毕业生近70000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孙政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是校友中的 杰出代表。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在1997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农、工、理、经、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设有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园艺学院、园林与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动漫与传媒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药学院、合作社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海都学院(独立学院)、体育教学部。举办72个本科专业,拥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硕士点78个。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和研究生28400余人。
  学校拥有青岛和莱阳两个校区,占地4291亩,校舍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200多万册,电子图书19321GB。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4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33人,博士366人,硕士790人。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博士生导师22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7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有7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1个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学校拥有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2个研究所。设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中心、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产品流通与经纪研究院暨青岛培训中心、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青岛市农机化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等研发培训机构和康奈尔大学BTI——青岛农业大学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中心、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中英食品研究所等中外合作研究机构。  
  二、教学工作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著、作风严谨朴实、创新创业精神突出、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强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面向“三农”培养立志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建设了完备的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体系,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了200多个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学校有2个教育部立项的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省级试点专业, 1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试点课程,9门省专项资金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严格教学管理,狠抓学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应届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生物类专业达到50%以上。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课外科技竞赛获得国家和国际奖励44项,省级奖励656项。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广泛欢迎,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  
  三、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68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55项,省部级课题528项。目前,学校在研科研经费3.26亿元。“十一五”以来获得发明专利53项,选育植物新品种4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978年以来学校获得8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曾多次对学校克隆牛、仿生农药等科技成果给予报道。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学校在仿生农药、动物克隆技术、菌根及海洋真菌、农作物和果树育种、动物繁育、植物保护、旱作农业、农业挖掘机械、动物疫病控制、食品加工、天然活性物质、农业传播学、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国家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农学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
第二批 植物保护 动画 食品质量与安全 水产养殖学 应用化学 园林
第三批 农林经济管理 风景园林 动物科学 动物医学 园艺
省一流专业
批次 专业
第一批 制药工程 英语 土木工程 生物科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 广播电视编导
第二批 种子科学与工程 粮食工程 环境工程 海洋资源与环境
第三批 物流管理 林学 绘画 环境生态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茶学 财务管理 材料化学
0

收藏夹

咨询客服